
做壽拜神明,是台灣傳統中老年人生日時常見的祭拜儀式,目的在於感謝神明庇佑、祈求健康長壽、平安順遂。以下為一般「做壽拜神明」的流程與說明:
一、拜拜時間
- 傳統壽辰:通常選擇農曆生日,尤其是整數壽(如60、70、80大壽)。部分地區會提前一年慶祝(如79歲過80壽,稱「做九不做十」)。若遇初一、十五、神明聖誕,也可搭配一併祭拜。 
- 禁忌:若壽星當年犯太歲或家有白事,可能推遲或簡辦。 
- 拜拜時辰:最佳時間多選在上午7點到11點之間,以取吉時之意。 
二、祭拜地點
- 家中的神明廳香案前:家中供奉的正神,如觀世音菩薩、天上聖母、關聖帝君、土地公等。 
- 寺廟或宮廟:若長輩平時虔誠信仰,可選擇到信奉的廟宇進行。 
三、準備供品
- 半生熟的三牲:豬肉一大塊、雞一隻、魚一尾。 
- 壽桃、紮紅紙麵線、紅龜粿:長壽吉祥、福壽綿延,祭拜後分送親友。 
- 紅蛋:喜氣、圓滿與新生祭拜後分送親友。 
- 水果:3或5樣吉祥水果(如蘋果、橘子、香蕉)。 
- 紅圓:喜氣吉祥。 
- 茶、酒:各3小杯。 
- 糕點:發糕、紅龜粿、壽桃(象徵長壽圓滿)。 
- 金紙:壽金、刈金、福金等。 
- 其他:各式包裝食品飲料。 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