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壽拜拜
作壽拜拜

做壽拜拜全攻略:熱鬧又吉祥的祝壽指南

在習俗上,五十歲前所做的生日稱「內祝」,也就是在自家內做生日慶祝之意。到了五十歲時所做的生日才可稱「做壽」,而親朋好友也要送賀禮祝壽,之後每十年做一次,稱為大生日。五十歲所做的生日又稱「暖壽」、「半百添壽」等,六十歲稱「小壽」、七十歲稱「中壽」、八十歲稱「上壽」或「大壽」、九十歲稱「絳老添壽」、百歲稱「期頤」。

年齡與稱謂的講究

1.分界意義

  • 50歲前稱「內祝」,屬家庭內部慶祝;50歲起方可公開「做壽」,反映古人「五十知天命」的生命觀。

特殊稱謂

  • 50歲:又稱「天命壽」,因《論語》「五十而知天命」

  • 60歲:稱「花甲壽」(源自干支紀年一甲子循環)

  • 80歲以上:部分地區稱「下壽」「中壽」「上壽」依《莊子》說法

2. 逢九與逢十

部分地區避開整十歲(如59歲做60大壽),因「九」諧音「久」象徵長久,或避免「滿招損」。

壽誕不只是吃吃喝喝,更是一場充滿祝福與歡樂的家族盛會!從供品到禮俗,處處都有有趣的寓意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讓壽星「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」吧!

壽誕必備元素:熱鬧又吉利

豬腳麵線:吃出好兆頭!

  • 豬腳 = 強壯有力,象徵壽星「勇健如牛」

  • 麵線 = 長壽綿延,吃的時候要「吸到底」,千萬別咬斷!斷麵線 = 折壽,大忌啊!

  • 趣味玩法:晚輩可以比賽誰能一口氣吸最長,吸得越長,壽星福氣越旺!

壽桃紅龜粿:吉祥甜點不能少

  • 壽桃 = 象徵王母娘娘的仙桃,吃了延年益壽

  • 紅龜粿 = 龜殼紋路代表長壽,紅色代表喜氣️

  • 現代版:如果不想自己做,現在很多糕餅店都有精緻禮盒,好看又好吃!

賀禮學問大:送對禮,福氣加倍!

  • 一般親友:送禮盒、紅包、酒(象徵「長長酒酒」)

  • 出嫁女兒

媽媽生日 → 送雞(起家)、蛋(圓滿)、金飾(壓壽)

爸爸生日 → 送鞋帽(衣食無缺)、紅包(實用滿分)

回禮:主人要回贈壽桃、紅蛋、豬腳麵線,讓賓客也沾沾福氣!

做壽當日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,感謝神明及祖先的庇佑。祭拜完神明及祖先後,子孫依序向壽星跪拜,並道賀祝壽。祝壽的賀詞有:福如東海、壽比南山、日月長明、松柏長春、晉爵延齡,永祝遐齡、榮壽誌慶、無量壽佛、鶴算龜齡、南山獻壽、壽域宏開、奉殤上壽等。

祭拜儀式細節

  1. 神明與祖先祭拜

    • 供品寓意

      • 壽桃:象徵蟠桃仙果,需疊成塔狀,頂部染紅為「壽桃頭」

      • 紅龜粿:龜甲紋路代表長壽,紅色表吉祥

      • 麵線:需束紅紙或綑成線球,祭拜後拉長食用

  2. 壽堂布置

    • 懸掛「壽」字中堂或「福祿壽」三星圖,兩側配對聯(如「福如東海長流水,壽比南山不老松」)

    • 壽星座椅披紅布,案頭擺花瓶(平安)、鏡(靜心)、鮮果(如佛手柑,諧音「福壽」)

祝壽禮儀禁忌

1. 服飾要求

  • 壽星穿紅或紫等吉色,忌黑白;子女衣著端莊,部分地區要求兒子穿藍布長衫(「藍」諧音「攬福」)。

2. 贈禮避諱

  • 不送鐘錶(諧音「送終」)、梨(分離)、傘(散)。

  • 女兒送父鞋帽,需附鈔票「壓鞋」避「邪氣」;送母金飾含「金玉滿堂」之意。

3. 壽宴規矩

  • 豬腳麵線需完整,麵線不斷;分食時由長輩先動筷。

  • 部分地區頭道菜為「壽字拼盤」,末菜為「甜湯圓」表圓滿。

現代調整建議

1. 簡化儀式

  • 都會區可改為家族聚餐,保留核心環節(如祭祖、切蛋糕代壽桃)。

  • 電子賀卡替代部分實體禮品,符合環保趨勢。

2. 文化融合

  • 西式蛋糕可裝飾仙桃、松鶴圖樣,中西合璧。

  • 拍攝全家福時,安排壽星捧壽桃或坐太師椅,保留傳統意象。

傳統做壽習俗承載對生命的敬重與家族凝聚力,現代人可依實際情況調整,核心精神仍在表達對長者的感恩與祝福。

做壽如何拜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