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剪厄運、跨火爐、坐神轎——台灣父母如何為孩子「過關」求平安?
「過囝仔關」是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一種傳統儀式,專為小孩舉辦,用來「過關」化解煞氣、避凶、祈求平安健康、順利長大。民間相信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關煞,所謂的「小兒關煞」,例如特定歲數(例如三歲、七歲、十二歲)、生肖相沖、身弱多病、驚嚇易哭等,都被認為「犯關煞」。部分廟宇會舉辦「關限」儀式,讓孩子跨過象徵性的關卡(如紙紮的橋或門),代表度過難關。因此父母會帶孩子到廟宇祭拜「兒童守護神」,如七娘媽(織女)、註生娘娘、床母、或臨水夫人(陳靖姑)等,做法事、過關、收驚,以求平安。
什麼是「小兒關煞」?
「關煞」的「關」有「關口、難關」的意思,指命理上小孩成長過程中,會遇到特定的「劫數」「煞氣」或健康、平安的關卡,需要小心度過。在傳統觀念裡,小孩子陽氣弱,容易受煞、驚嚇或「犯關煞」,所以有一套命理上「查小兒關煞」的方式。
常見的小兒關煞種類:
以下是常聽到的例子(各地流傳版本有些不同):
鐵蛇關
白虎關
天狗關
雷公關
水火關
牛馬關
落井關
血光關
斷腸關
鬼門關
每一關都有象徵的意義。例如:
白虎關:易有血光、兇險。
天狗關:夜哭、驚嚇、易受邪煞。
雷公關:驚嚇、抽搐、夜啼。
水火關:溺水、燙傷等風險。
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「犯關煞」?
傳統是用出生八字(生辰)排出命盤,依照命理書籍的「小兒關煞表」查出。這是命理算命師、宮廟老師常幫人看的項目。
化解方式
民間有很多安太歲、祈福、解煞的習俗,比如:
過關(過煞):由法師或乩童誦經、符令、牽煞紙、過火爐。
過橋:用紙橋寫「生老病死煞」,讓小孩跨過象徵去掉煞氣。
牽煞紙:用煞紙掃身,焚化。
安太歲、點光明燈。
捐香油、行善積德。
如今「過囝仔關」的儀式已簡化,許多家長仍會帶孩子到廟裡求平安符或參加祈福活動,但較少舉行複雜的科儀。民間各地做法稍有不同,以下是常見的幾種:
過火爐
「過火爐」是一種民間祈福除煞的儀式。大人會讓孩子從火盆或香爐的煙霧上方「跨過」或「抱著走過」,象徵利用火的力量來淨化身心,去除厄運、保佑平安健康。
過刀剪
「過刀剪」是一種傳統的民俗儀式,通常是為了替小孩去除厄運、保佑平安健康。進行時,大人會拿剪刀或菜刀在孩子的頭上或身邊比劃,象徵「剪去厄運」「斬斷病痛」,讓孩子未來順利成長、不受災厄纏身。
牽過轎
「牽過轎」是為小孩祈福的民間習俗,通常是讓孩子「坐神轎」或「從神轎下方穿過」,象徵接受神明的庇佑與保護,祈求平安健康、順利長大。
牽過橋
「牽過橋」是一種為孩子祈福的傳統習俗。通常會用紙或繩子搭成「橋」,讓孩子依序跨過。常見做法是準備三座紙橋,分別貼上「生」、「老」、「病」字,過完後會撕去「病」橋,象徵去除病厄、消災解厄,祈求孩子「過關過橋、平安無阻」。
牽過煞紙
「牽過煞紙」是一種祈安除煞的民俗儀式。由法師或乩童拿著煞紙或符紙,替孩子在身上上下掃動,象徵將身上的煞氣、衰運掃除,以保平安健康、避邪去災。
「過囝仔關」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專為兒童舉行的成長過關儀式,融合了道教、巫俗與生命禮俗,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。以下是過囝仔關基本流程與注意事項:
一、祭拜時間
由於現代家庭生活繁忙,許多家長不再嚴格遵循傳統時辰,而是:
部分廟宇有固定「過關」時間,如:台南臨水夫人廟:每月初一、十五舉辦集體過關法會。
週末或假日帶孩子到廟宇求平安(良辰吉時、避免沖煞)。
生日前後順便「過關」祈福。
遇到狀況時才臨時到廟裡處理,而非定期舉行。
時辰建議:上午時間。
二、祭拜地點
廟宇:有舉辦「過囝仔關」的廟宇,如臨水夫人廟。
三、準備供品
半生熟的三牲或素三牲:雞一隻、豬肉一大塊、煎或油炸的魚一尾。
水果:選擇當季新鮮水果數樣。
糕餅:發糕等糕餅或糕點等。
金紙:
✅ 金紙(壽金、刈金、陰陽錢)
✅ 符紙、煞紙(由法師準備)其它:各式包裝食品飲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