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初五迎財神必做3招:拜五路、放鞭炮、掛紅布
正月初五在民間被視為「撤供」和「開工」的重要日子。閩南語裡叫「隔開」,客家人則說「出年關」。這一天通常要把過年期間的供品撤掉(有些人會一直供到元宵),同時選個好時辰開張營業,希望新的一年能財源滾滾、業績豐收。也因此,初五也被叫做「破五」,意思是從這天起,春節期間的各種禁忌都能解除。
多數店家會在初五挑選吉時燃放鞭炮、祭拜神明,進行正式的開工儀式,祈求生意興旺、財運亨通,並設宴款待親友和老客戶。從初五到正月二十這段時間,都可以挑選吉日開市,通常會稱作「開張大吉」。開張當天,店面會在招牌上掛上紅布、貼上對聯,象徵好運來臨。公司或機構也會在這天舉辦新春團拜,老闆還會發紅包給員工討個喜氣。
開工大吉:拜財神、放鞭炮、紅布掛招牌
對商家來說,這天非常重要,因為「初五迎財神」才能生意興隆。傳統的開市流程大致如下:
選好時辰:查黃曆挑個「開市吉時」,準時上香祭拜,恭迎財神。
門面佈置:店門掛上紅布、貼春聯,象徵開張順利、招財納福。
拜五路財神: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都要虔誠祭拜,祈求全年財運亨通。
宴請員工與客戶:老闆設宴款待員工和熟客,討個「和氣生財」的吉利。
發開工紅包:有些老闆會發「開工紅包」,金額小而象徵意義大(常見66元、88元),討個「財運旺」的好彩頭。
民間俗說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,因此商家都要循例迎接財神來自己的公司或店裡,祈求財神爺能夠保佑讓生意愈來愈興隆,財源廣進,公司業績比往年提升,而且進帳豐盈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。
五路財神的由來與意義
民間認為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誕辰,商家會在這天迎接財神進門,期望財神保佑生意蒸蒸日上、業績提升。五路財神象徵「出門五路皆得財」,代表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方神明庇佑生財順利。
東路財神 招寶天尊蕭昇:主掌金銀珠寶、財富橫發,保佑人們富貴榮華。
西路財神 納珍天尊曹寶:管理收支往來,適合工廠、公司、行號、會計等,帶來全家幸福、代代富貴。
南路財神 招財使者鄧九公:守護財寶如珊瑚、琥珀、珍珠,農工商及家戶都會祭拜。
北路財神 利市仙翁姚少司:象徵生意「利市」大發,特別受商人推崇。
中路武財神 趙公明元帥:五路財神的首領,負責迎祥納福、招財進寶。
土地公也是財神?
除了五路財神外,台灣人最常拜的財神就是「土地公」。傳統農業社會裡,土地公負責看顧田產收成,後來也成為「商圈守護神」。許多店面、便利商店都會供奉土地公,祈求生意順利。
每月初二、十六「做牙」是固定的土地公祭拜日,到了初五開工當然也要拜。土地公特別愛吃「花生糖」,因為「花生」諧音「好事發生」,用對供品更能招來財運。
正月初五是「破禁忌、撤供品、迎財神、開市大吉」的關鍵日。商家透過隆重的祭拜(尤其是五路財神與土地公)、熱鬧的儀式(鞭炮、紅布)和溫馨的互動(開工酒、紅包),祈求新一年事業興隆、財源滾滾。這些傳統習俗也隨著時代演進,融入更多現代、環保與創新的元素。
你的開運妙招是什麼?準備好迎接財神,開啟豐盛的一年了嗎?
初五迎財神是農曆新年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,象徵著財運的開始。根據民間習俗,正月初五被認為是財神的生日,這一天人們會準備豐盛的供品、燃放鞭炮,並在家中或商店門口設香案迎接財神,希望新的一年財運亨通、生意興隆。許多商家也會選擇在初五重新開業,取「開工大吉」的吉兆。
一、祭拜時間
迎財神:農曆1月5日~1月20日擇一吉日。
時辰建議:上午吉時。
二、祭拜地點
廟宇:供奉五路財神或土地公的廟宇。
商家/公司門口:
一般商家若有安設財神神位 ( 如土地公 ),則祭拜地點擺設在該神位前的供桌上,若屬挑高式的小型神龕,可在神龕下加放一張供桌。
若無設財神神位,則在商店、工廠或公司門口處設置一張供桌向外迎接財神爺。
至財神廟或土地公廟拜拜。
三、準備供品
半生熟的三牲:雞一隻 ,要用公雞,象徵事業一鳴驚人、豬肉一大塊、煎或油炸的魚一尾。
水果:香蕉 ( 招財 )、柿子 ( 利市 )、鳳梨 ( 旺來 )。
甜食、糕餅、糖果:糖果、桂圓、花生糖等。
蘿蔔糕、發糕:蘿蔔糕 ( 好彩頭 ) 、發糕 ( 事業發達 )。
紅圓:3碗,代表圓滿、喜氣。
茶、酒:各3杯。
金紙:三色金 ( 壽金、刈金、福金 ) +五路財神金、金元寶。
其它:各式包裝食品飲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