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米式收驚

「香米式收驚」是台灣民間常見的一種傳統收驚方式,特別適合小孩、驚嚇過度或體質較敏感的人。這種方式主要使用米粒、香灰或衣服包住當事人的「氣」,再唸咒收驚。

米:在傳統文化中代表生命力與辟邪,米的「吸附」能力象徵吸走驚嚇。

香:煙霧被視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,香火的旺盛程度反映精神狀態。

衣物貼身物品被認為與人的「氣」相連,能引導魂魄歸位。

一、祭拜時間

  • 在傳統習俗中,收驚的時間通常會選擇以下時段,認為此時「陰陽交接」,效果較佳:

    白天時段(陽氣較旺)

    o 上午(9:00~11:00):陽氣上升,適合進行安神儀式。

    o 中午(11:00~13:00):陽氣最盛,有助驅散驚嚇。

二、祭拜地點

  • 宮廟/私人神壇由廟方人員協助。

  • 神龕或祖先牌位前:若有供奉神明或祖先,可請專職人員 ( 先生媽 ) 在神桌前進行,增加儀式莊重感。

三、準備供品

  1. 水果:數樣,每樣以單數為佳(如1、3、5顆)。

  2. 茶或酒:代表「敬天、敬地、敬神明」,祈求庇佑。

  3. 糕餅或糖果 簡單的甜食,如紅龜粿、發糕、糖果,象徵「甜圓滿」。

  4. 各式包裝食品飲料

  5. 金紙三色金 ( 壽金、刈金、福金 ) 或刈金數張

準備材料

o 一碗生米(象徵潔淨與生命力)。

o 三炷香。

o 一件受驚者的貼身衣物。

米香式收驚供品
米香式收驚供品

四、收驚程序

  1. 上供

  2. 點燭(廟方有供則省略)

  3. 獻茶或酒

  4. 焚香迎神(每一香爐一柱香)( 至宮廟、神壇拜拜,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再拜主神與其它神明 )

  5. 裝米先生媽 ( 道士、道姑 ) 將生米裝滿碗中使之微凸,再以受驚者的衣物覆蓋起來,拉緊抹平。

    點香禱詞請神

    天地父母在上,列位神明聽察:今有OOO(受驚者),近日受驚不安、夜啼難眠。敬備香火清茶,誠心叩求神明庇佑,收驚鎮煞、安定心神。若有驚煞、魍魎妖邪,今以香米為引,請其退散離身,莫再侵擾。懇請諸神明慈悲,收攝魂魄歸位,精神安定,身體健康,行事平安順遂,晝夜得安寧。

  6. 將香支插回神明爐。

  7. 再點燃三炷香於受驚者的面前來回比劃,並唸收驚文。

  8. 唸咒完畢,小心掀開米上的衣物

  9. 先生媽依其米堆紋路解釋受驚原因。

  10. 畫符 先生媽使用拇指與食指抓起幾粒米,在受驚者胸前及背後唸唱收驚歌或用香直接畫符於受驚者的背部

  11. 頌畢燒金。

  12. 收驚儀式完成。

  13. 撤供,信徒可將白米帶回煮來吃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