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七拜拜
作七拜拜

作七拜拜怎麼做?台灣人傳統儀式一次看

「作七」是台灣傳統喪葬禮俗的重要儀式,起源於佛教超渡觀念,也融合了道教、民間信仰習俗。簡單說,就是在亡者去世後的四十九天內,每七天舉行一次超渡或祭拜法會,共七次(七七四十九)。部分家庭可能簡化儀式,但「頭七」和「滿七」通常必做。若是死者的年紀在20歲以內,只做頭七即可;若是超過20歲,就增加作七一次,最多則到7次。

佛教認為人死後有「中陰身」,在四十九天內尚未投胎,靈魂遊走陰間,這段時間裡需要家屬積功德、誦經超渡、燒紙錢,幫助亡者脫離苦報,往生善道或淨土。佛教家庭會請法師誦經(如《地藏經》《阿彌陀經》),超度亡魂;道教儀式可能包括「打城」(破地獄)等法事。有些家庭在「做七」期間設立靈堂,供奉牌位、香燭、鮮花等。台灣南部可能更重視道教儀式,北部則佛教色彩較濃現代城市家庭可能簡化流程,或在殯儀館集中辦理。

「作七」怎麼算?

譬如:亡者逝世日為初一則從該日算起七日之前夕初六日夜11點 ( 子時 ) 起即開始作七次日中午開使拜菜。若逝者於當天晚上11點後(即子時)過世,部分習俗會將次日視為第一天。

為什麼叫「七」?

  • 「七」指七天為一個週期

  • 從亡者去世當天起,每七天舉行一次法會,共七次:

    • 頭七(第7天)最重要、最慎重。傳說亡者會「回家看看」。

    • 二七(第14天)繼續超渡,慰藉亡靈。

    • 三七(第21天)亡者逐漸接受死亡,法師助其破除執念。

    • 四七(第28天)繼續消除業障。

    • 五七(第35天)亡魂漸趨安定。

    • 六七(第42天)加強功德,助其準備投胎或往生。

    • 七七(第49天,圓滿七)圓滿七,重要大法會,期滿超渡結束。

作七的目的

  • 幫亡者超渡,減輕罪業

  • 表達孝心與思念

  • 亡靈在「中陰期」還能受益功德

  • 安撫家屬情緒,完成傳統禮數

「做七」體現了對亡者的追思與對「生死有序」的信仰,同時通過儀式幫助生者接受親人離世。台灣社會雖日益現代化,但這一傳統仍被廣泛保留,展現了中華文化中「慎終追遠」的價值觀。

佛教儀式的作七拜拜

佛教「做七」的概念源自「中陰四十九日」的思想。佛教認為人死後,神識進入「中陰身」階段,會在六道之間徘徊,這段時間約四十九天,亡者會經歷多次審判、決定投生去向。家屬透過誦經、供養、修福回向,幫助亡者滅罪障、得生善道、往生淨土。

一、祭拜時間

  • 頭七多半是去世後第七天,其他各七按七日推算,若遇不吉日可前後「移七」

  • 祭拜時辰作七的時辰沒有全台一致硬性規定,原則是白天或傍晚前,最好請師公或法師擇個吉時

二、祭拜地點

  • 住家、殯儀館、寺廟、道壇或喪葬業者專屬法會場皆可。

三、準備供品

  1. 素菜:6樣或12樣

  2. 水果:應時水果數樣供佛及亡者。

  3. :飯一碗,筷子一雙。

  4. 紅圓、發糕:象徵子孫團圓昌旺。

  5. 麵頭山7個,代表功德山、給亡靈有靠,協助其順利升天

  6. 茶水:1杯。

  7. 金紙往生咒錢、往生蓮花、往生元寶

佛教作七供品
佛教作七供品

四、祭拜程序

  1. 安置佛像(釋迦牟尼佛 / 阿彌陀佛 / 地藏菩薩)

  2. 安置亡者遺照、牌位或蓮位、香爐、燭台、花瓶、供桌(可鋪白布或蓮花布)

  3. 上供

    步驟一:迎請佛像(若法師主持)

    · 誦〈開經偈〉或佛號

    · 迎請佛菩薩、亡靈至壇前

    步驟二:上香獻供

    · 家屬逐一上香(每人三炷)

    · 依序獻花、獻果、獻茶

    步驟三:誦經念佛

    常見誦念:

    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

    《阿彌陀經》

    《往生咒》:南無阿彌陀佛 × 108遍

    《大悲咒》或《心經》亦可

    可全家一起誦,或請法師帶誦

    步驟四:功德回向

    誦〈回向偈〉,例如:願以此功德,回向亡者某某,願離苦得樂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若請法師,會帶領誦完整的回向文

    步驟五:禮佛三拜、敬禮亡者

    家屬對佛像行禮三拜,再向亡者蓮位、靈位三鞠躬或合掌默禱

    禮成

    · 法師宣告法會圓滿

    · 家屬收拾供品(可自行食用或結緣)

    · 燒化往生咒錢、往生蓮花、往生元寶給亡者

簡單版流程(給家屬自辦參考)

  1. 擺設佛像或圖像與亡者牌位及遺照

  2. 擺上供品(素食、水果、鮮花)

  3. 點香燭、上香

  4. 誦佛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10~20分鐘

  5. 誦《心經》+ 《往生咒》各1~3遍

  6. 合掌回向:「願以此功德,回向亡者某某……」

  7. 禮佛與告慰亡者,禮成

佛教做七注意事項

  • 全程使用「素供」

  • 誠心最重要,不講排場

  • 若無法每七天辦儀式,可誦經念佛回向代替

  • 可登記寺院的「七七超渡法會」由僧團代誦

拜祖先家屬
拜祖先家屬

道教儀式的作七拜拜

道教「做七」又稱「齋七」或「度亡」,認為人死後魂魄會在「七七四十九日」內經歷陰司審判,而家屬需透過科儀、誦經、祭拜等方式,幫助亡魂減輕罪業、超昇仙界。與佛教不同,道教做七更注重「齋醮科儀」與「陰陽調和」,供品與流程也有獨特規範。

一、祭拜時間

  • 頭七多半是去世後第七天,其他各七按七日推算,若遇不吉日可前後「移七」

  • 祭拜時辰作七的時辰沒有全台一致硬性規定,原則是白天或傍晚前,最好請師公或法師擇個吉時若舉行「打城」等法事,常選在「子時」或「寅時」(3:00~5:00)進行破地獄科儀。

二、祭拜地點

  • 住家、殯儀館、寺廟、道壇或喪葬業者專屬法會場皆可。

三、準備供品

  1. 三牲:三牲或素三牲 ( 生前茹素者 )

  2. 水果:水果數樣

  3. 茶水、酒:茶一杯、酒一瓶

  4. 飯:1碗、筷子一雙

  5. 家常菜碗:亡者生前喜愛的菜餚6或12樣

  6. 紅圓、發糕:象徵子孫團圓昌旺。

  7. 麵頭山7個,代表功德山、給亡靈有靠,協助其順利升天

  8. 紙錢:庫錢、大銀、往生咒錢、往生蓮花、往生元寶

  9. 鮮花:

  10. 金童玉女:

  11. 紙紮品:有的會準備紙紮房、車、衣物)

道教作七供品
道教作七供品

四、祭拜程序

  1. 安置亡者遺照、牌位或蓮位、香爐、燭台、花瓶、供桌(可鋪白布或蓮花布)

  2. 上供

    步驟一:邀請神明降壇主持超渡

    · 師公淨壇灑淨

    · 燒香迎請神明(城隍、地藏王、陰司公、家神)

    · 誦請神咒

    步驟二:上香獻供,請亡者受用

    · 家屬逐一上香(每人三炷)

    · 依序獻花、獻果、酒茶

    步驟三:誦經科儀,召請亡魂到壇前,為亡者開解罪障,助其過關

    常見誦念:

    《太上玄門功德經》

    《度人經》

    《三官經》

    《拔度破地獄文》

    誦科唱咒,引魂、薦亡、破地獄科

    步驟四:念亡者名諱,幫亡者向地府申冤請命

    法師誦念亡者姓名、生辰,稟告陰間官府,請神明赦免亡者罪業

    步驟五:念疏文

    「薦亡疏文」,記載亡者資料、七期日期,稟告天神、城隍、閻君

    「伏以亡魂某某,陽壽已終,魂歸幽冥……」

    步驟六:燒紙錢、紙紮,幫亡者在陰間有用度、改善待遇

    焚化銀錢、紙紮屋、車、衣物(若有),有些地方還會準備紙紮金童玉女

    步驟七:功德回向

    法師宣讀回向文,回向功德給亡者,祈求神明護佑,亡者免受刑罰、超生善道

    步驟八:禮成,儀式圓滿,功德圓滿

    · 家屬向神明、亡者鞠躬行禮,法師收壇送神

    · 撤供、平分食物結緣

簡單版流程(給家屬自辦參考)

若無請師公,也可自行做簡單「頭七拜」:

  1. 擺靈位、供桌

  2. 準備素食供品、水果、茶水

  3. 點香燭,上香三炷

  4. 家人合掌默禱:「願亡者某某,脫離苦海、早登仙境、福德圓滿」

  5. 燒紙錢

  6. 鞠躬三拜,禮成

拜祖先家屬
拜祖先家屬